补中益气汤 同样是改善虚弱的身体,小建中汤与补中益气汤,有什么区别呢?

admin 189 0
1. 小建中汤与补中益气汤均能改善虚弱身体,二者均含有黄芪、桂枝等药材,有助于健脾益气,提升胃气,促进全身健康。2. 两方剂的区别主要在于药势方向不同。补中益气汤含有柴胡、升麻、陈皮,其药势向上升;而小建中汤重用芍药,药势则向下沉降。3. 补中益气汤与小建中汤中的黄芪和桂枝,虽然均有助于提升胃气。

文章目录:

  1. 同样是改善虚弱的身体,小建中汤与补中益气汤,有什么区别呢?
  2. 补中益气汤(李东垣方)
  3. 补中益气汤主 治
  4. 中医治疗脾胃虚弱的经典名方:补中益气汤

一、同样是改善虚弱的身体,小建中汤与补中益气汤,有什么区别呢?

1. 小建中汤与补中益气汤均能改善虚弱身体,二者均含有黄芪、桂枝等药材,有助于健脾益气,提升胃气,促进全身健康。

2. 两方剂的区别主要在于药势方向不同。补中益气汤含有柴胡、升麻、陈皮,其药势向上升;而小建中汤重用芍药,药势则向下沉降。

3. 补中益气汤与小建中汤中的黄芪和桂枝,虽然均有助于提升胃气,但黄芪偏重于补气敛疮,桂枝则偏重于助阳通络。

4. 补中益气汤中的升麻、柴胡、陈皮,能引导黄芪、甘草的甘温之气上升,有助于补卫气、实表、缓带脉之缩急。

5. 小建中汤中的白芍,具有降下之力,能解除腹部虚满,改善便秘,同时柔肝止痛,不伤正气。

6. 补中益气汤擅长改善面色萎黄、自汗恶风、内脏下垂等症状,特别是内伤发热;而小建中汤则擅长改善虚劳里急、痉挛腹痛,以及胃以下肠道系统的疾病。

7. 临床上,通过腹诊可判断虚劳患者适用补中益气汤还是小建中汤,前者腹肌松弛,后者腹肌紧张。

8. 金代医家李东垣创立的补中益气汤等方剂,至今仍广泛使用,其成就不可忽视。贬低后世中医成就的观点是不公正的。

二、补中益气汤(李东垣方)

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创制的一剂经典中药方剂

处方组成:主要包括黄芪一钱半,人参一钱,炙甘草一钱,土炒白术五分,留白陈皮五分,当归五分,升麻二分,柴胡二分,另加姜三片,大枣二枚。

适用范围: 适用于烦劳内伤导致的身热心烦、头痛恶寒、言语无力等症状。 适用于食欲不振、脉象洪大而虚弱的情况。 可治疗因阳虚引起的自汗、气虚不能固摄血液,以及脾虚导致的疟痢等久治不愈的清阳下陷、中气不足症候。

主要功效黄芪:固肺补表,为君药。 人参和甘草:补益脾肺,调和中焦,消除内热,为臣药。 白术:燥湿健脾。 当归:滋养血液。 升麻与柴胡:升阳清气,协同提升整体活力。 陈皮:助气机流通。 生姜与大枣:温养营卫,滋润津液。

灵活加减应用: 血亏可加当归。 精神疲乏则增人参与五味子。 肺热咳嗽时去掉人参,咽干可用葛根缓解。 头痛加重则加蔓荆子与川芎。 风湿侵袭、全身疼痛,加入羌活和防风。 痰多者,半夏与生姜并用。 胃寒气滞,调和以青皮、蔻仁、木香与益智。 腹胀则加枳实、厚朴、砂仁。 腹痛需白芍和甘草。 热痛则黄连解毒。 咽痛用桔梗舒缓。 寒邪入侵,肉桂温阳。 湿气重,苍术除湿。 阴虚则去升麻,增熟地、山茱萸与山药。 大便秘结,酒蒸大黄助排便。

补中益气汤在中医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,并可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灵活加减,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。

三、补中益气汤主 治

补中益气汤主治广泛,适用于多种症状和病情。例如,当患者出现烦劳内伤,表现出身热心烦、头痛恶寒、懒言恶食的症状,且脉象洪大而虚时,此汤剂可以发挥调和作用,帮助恢复身体的平衡。

对于喘息或口渴、阳虚自汗或气虚不能摄血的情况,补中益气汤同样能提供有效的治疗。若患者出现疟疾或痢疾,且症状持续无法缓解,特别是脾虚者,此汤剂也能起到改善作用。

对于清阳下陷、中气不足之证,补中益气汤是首选。在应用此汤剂时,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进行调整,比如,若患者血不足,可加当归以补血;若精神短少,可加人参和五味子以增强体力;若伴有肺热咳嗽,可去人参;若口干,可加葛根;头痛可加蔓荆子和川芎;脑痛则需加藁本和细辛;风湿相搏,全身疼痛,可加入羌活和防风;有痰者需加入半夏和生姜;胃寒气滞时,可加青皮、蔻仁、木香和益智仁;腹胀则需加白芍和甘草;热痛时,可加黄连;能食但心下痞者,也需加入黄连;咽痛可加桔梗;有寒时需加肉桂;湿胜则需加苍术;阴火情况,可加黄柏、熟地和山药;阴虚者则去升麻,加入熟地、山茱和山药;若大便秘,可加酒煨大黄;对于咳嗽症状,依据季节不同可调整加入的药物,如春加旋覆和款冬,夏加麦冬和五味,秋加麻黄和黄芩,冬加不去根节麻黄,天寒时需加干姜;对于泄泻,需去当归,加入茯苓、苍术和益智。

通过针对性的加减药物,补中益气汤能有效地应对多种健康问题,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。在使用此汤剂时,应根据具体情况和专业医师的建议进行调整,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。

扩展资料

补中益气汤 同样是改善虚弱的身体,小建中汤与补中益气汤,有什么区别呢?-第1张图片-桂喜网

脾胃气虚,少气懒言,四肢无力,困倦少食,饮食乏味,不耐劳累,动则气短;或气虚发热,气高而喘,身热而烦,渴喜热饮,其脉洪大,按之无力,皮肤不任风寒,而生寒热头痛;或气虚下陷,久泻脱肛。现用于子宫下垂;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。

四、中医治疗脾胃虚弱的经典名方:补中益气汤

1. 补中益气汤是我个人特别喜欢的方子,它的适应范围广,这归根于现在脾胃虚弱的人太多了。

2. 脾胃气虚常见的症状有:饭后食易腹胀,食饱即困,易疲劳,嗜睡,四肢乏力,喜静懒动,大便不成型等。舌体胖大,舌边或有齿痕。

3. 现在食物丰富,烹饪方法多样化,但脾胃虚弱的人反而多了,原因可能有三:食物选择多,容易多饮多食,损伤脾气;饮食偏嗜明显,偏爱辛辣、油炸、甜腻食物,易伤及脾胃;饮食不定时,高强度高压力的城市生活,很多人三餐不定时,不吃早餐,爱吃夜宵等不良习惯皆易损伤脾土。

4. 对于脾胃虚弱的人群,脾胃大家李杲推荐使用补中益气汤。方中包含党参、黄芪、陈皮、当归、升麻、柴胡、白术、甘草等药材。根据症状的不同,可适当加减,如:肚子不时作痛者,可加白芍、炙甘草;恶寒冷痛者,可加桂心等。

5. 补中益气汤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拓展而成。黄芪、党参补益中气,白术健脾祛湿。特色用药在于升麻、柴胡的运用。升麻有升举阳气的作用,柴胡引肝经之相乘,可谓四两拨千斤。当归旨在活血,使其补而不腻。陈皮健脾助运,使其补而不滞。

6. 脾胃虚弱者,不良老少皆宜,重在加减。体质湿热者,或寒气较重者酌情使用。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补中益气汤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补中益气汤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精彩评论:

标签: 补中益气汤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

请先 登录 再评论,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